2005年11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金秋,寻访残疾人的家
本报记者 徐晓/文 王志浩/摄 通讯员 陈杨

  从2004年起,省残联启动了残疾人“万户安居工程”。全省投入残疾人住房改造资金4850多万元,4145户残疾人在新年前喜迁新居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又有千余户残疾人乔迁新居。
    
  “我们家真是靠政府才有今天,现在新房子已经在造了,心里踏实了很多。”这是衢州市龙游县71岁老人金樟根的肺腑之言。11月14日,我们专程赶到距龙游县城10多公里的官潭乡西山排村,老金家就在这个小山村里。
  老金家居住的土坯房建于1964年,房内没什么家具,只是堆放了一些农具。借着昏暗的光线,我们看到屋子的内墙已经裂开了几条大缝,屋顶上也有很多漏洞,土墙的内墙上开了一个方孔,算是窗户了,外面下着大雨,屋里还滴滴答答漏着小雨。
  面对记者,老金老伴喜滋滋地把我们领到一旁正在建造的新房子边。土坯房边正在建造红砖新房,一部分墙已砌好了,可以看出大概的轮廓。再过一个多月,一幢红砖碧瓦房就将落成,他们就可以搬进新家了。
  老金一家五口人,却有4个残疾人。67岁的弟弟是小腿残疾,妻子视力几近失明,最让他担心的是两个脑瘫的儿子。老金的老伴对我们说:“我们一年的收入才几百元,如果没有政府,造新房我们想都不敢想。”整个采访过程中,老金一家多次这样说。
  陪记者前往村里的龙游残联副理事长赵百灵告诉我们:“县残联给老金家补贴了4000元,现在还在做乡里和村里的工作,希望也能给他们多一些补助,我们根据‘个人出一点、社会捐一点、残联补助一点’的原则,多渠道筹措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和物资。”
  与老金同村的琚志培一家,现在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。他家新造了三层的新房,女儿已经出去打工赚钱,儿子也已经10岁,在学校里学习也很努力。光看表面,谁都想不到他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残疾户。多年以前,老琚为了多赚些钱,打了两份工,日夜不停地连续做了8天后,他的眼睛突然失明了,经过治疗后,虽然恢复了一点视力,但依然还是成了低视的残疾人,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,只能依靠妻子一人挣钱,日子过得相当清苦。他说:“多亏了政府和残联的帮助,才让我们撑到现在。在政府的关心下,我们又造起了新房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。”这次他们依靠残联补助,又向亲戚借了点,造好了新楼,终于搬出了土坯危房。
  龙游县残联理事长黄宝林告诉记者,县里有贫困残疾人2617户,无房、危房户259户。根据省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,去年4月,龙游县残联启动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的“安居工程”,到现在,已经投入了215万余元,为101户贫困残疾户建起新房;到明年12月底,力争全县另外的158户贫困残疾人无房户、危房户的住房达到当地基本居住条件。